close
【ESTEE LAUDER雅詩蘭黛】特潤眼部超級精華15ML+贈特潤超導精萃潔顏乳30mlx4

不要問我買了什麼?

要問我為什麼買【ESTEE LAUDER雅詩蘭黛】特潤眼部超級精華15ML+贈特潤超導精萃潔顏乳30mlx4...因為..這麼便宜 不買是笨蛋啊!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時事分享



買賣文憑之事,古今中外並不鮮見。比如,現在常見的大學招生指標,在古代便買賣興隆。因為斂財快,這甚至成為朝廷彌補國庫虧空的一種手段。

古代大學畢業生

『包當官』

根據北京晚報報導,有人認為大學體制是西方人創造,其實不然。中國古代即有高等學府,只是辦學的理念和模式不同,而且不興叫『大學』。商時的中國大學叫『太學』;周時叫『國學』,國學是周王辦的,諸侯辦的則叫『泮宮』;西晉時稱『國子學』,北齊易名『國子寺』;隋則改稱『國子監』,一直到清末都是這叫法。

真正把大學叫『大學』的,在光緒二十四年(西元1898年)。當年,中國誕生了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大學——京師大學堂,即今北京大學的前身。

與大學不叫『大學』一樣,中國古代的大學生也不稱為『大學生』。以明代稱謂來說,通稱『生員』,在國子監讀書的學生叫『監生』,學生可享受『助學金』,由國家財政支出,因為是用於學生改善伙食,故稱為『廩膳』。

國子監是朝廷的中央宮學,用現代人的話說,它是中國古代的國家級重點大學,學生比現在博士的水平還高,其學術地位遠勝於今國務院『211工程』中確定的全國重點大學。現在的大學生連個工作都難找,但國子監的畢業生可沒這擔心,不僅包分配工作,很多時候還『包當官』。明代便規定,『入國學者,乃可得官,不入者不能得也』。換句話說,上了國子監就能當官,上不了便別想往上爬。

試想,『包當官』的大學誰不想讀?所謂『學而優則仕』、『萬般皆下品,惟有讀書高』大概就是這原因吧!

明代的國立重點大學

『南大』『北大』

上大學的好處多多,但上大學得憑成績,要考,古今一理。沒有成績,如果有一個不凡的家庭背景,有當大官的老爸、太子黨的身份,也可以,特招嘛。如果沒有這些條件,是不是沒門了?也不是,但前提條件得有錢——買個入學名額。這便是現在大家常說的『花錢上大學』。

古時的入學名額叫『員』,生員就是這意思,即今『招生指標』。所謂花錢上大學,就是購買到這種招生指標。招生指標並不是每個朝代都買賣的,最瘋狂的年代,是明朝。明朝廷曾經明碼標價,以收取『贊助費』的方式,公開出售招生指標,這種行為叫『官倒』。

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雖是布衣出身,無文憑缺學位,但卻很重視教育。元至正二十五年(西元1365年),時全國尚未統一,朱元璋便在應天府(今南京市)的集慶路附近開辦了明朝第一所國立重點大學——國子學;洪武三年(西元1370年),又及時恢復了中斷多年的『全國統考』(鄉試)。

洪武十五年(西元1382年)三月國子學改稱『國子監』。明成祖朱棣奪位後,將首都從南京遷到北京,於是明朝有了兩所國立重點大學,即南京國子監(或『南雍』)和『北京國子監』(或『北雍』)。南雍和北雍,可以看成是明朝的南京大學和北京大學。

國子監是古代出『賢人』的地方,現在南京、北京的明國子監遺址附近都有『成賢街』就是這原因,招生指標是不應該成為商品的。但是隨著國力下降,中央財政嚴重虧空,朝廷急於搞錢,便開始『教育亂收費』了:凡想上大學、到國子監讀書者,不論成績優劣,不問家庭出身,『軍民子弟』只要肯出『贊助費』,就發給『錄取通知書』!有意思的是,明朝時收取的贊助費不要現金,只收當時短缺的糧食或是馬匹等。

『官倒』烏紗帽,在古代中國屢見不鮮,但像明朝這樣『官倒』招生指標的,實在少見,可以說開了中國花錢上大學風氣之先。國子監的學生,本來因為出身和入學方式不同,叫法便不少,如舉監、貢監、蔭監、恩生等,自打招生指標可以買賣後,叫法又多了一種 『例監』,這是給透過買指標入學學生的專有稱呼。

朱祁鈺首開『納粟納馬』

入監讀書先河

明代的『招生新政』,出現在景泰元年(西元1450年),力主實施的,竟然是當朝的皇帝、史稱代宗的朱祁鈺。

朱祁鈺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,繼位前封為郕王。這皇位本來與他一點關係也沒有,因為大哥朱祁鎮御駕親征侵犯北方邊境的蒙古瓦剌部落遭生俘,天上掉餡餅砸到朱祁鈺的頭上,當上了『代理皇帝』。但當時邊境戰事遠未結束,軍費開支龐大,中央財政卻入不敷出,搞錢成了朱祁鈺的當務之急!從哪搞錢?臣僚給朱祁鈺開出的妙方之一是,『納粟納馬者入監讀書』。這話什麼意思?就是給國家多上繳糧食,便能獲得進國子監讀書的機會。

這個口子一開,包括重新坐上龍椅的朱祁鎮在內,後來的皇帝差不多都學著幹過,國庫一沒錢,邊防糧餉一沒著落,地方一鬧飢荒,就會這樣幹。明成化二年(西元1466年)南京及周邊大鬧飢荒,時當地主政官員便上書北京,要賣『南大』的招生指標創收。

行將滅國前一年的崇禎十五年(西元1642年),朝廷也賣過招生指標。提出這一將國子監入學資格商品化建議的,是時擁有進士『學位』、相當於今副處級幹部的中書舍人陳龍正。他的上書得到了皇帝、後上吊殉國的朱由檢本人的讚許。崇禎十七年(西元1644年,明朝亡國當年),朱由檢乾脆讓陳龍正當了『南大』的校長(南京國子監丞)。由此,開了中國歷史上大學校長賣招生指標的先例。

明景泰年間

進國子監需『米八百石』

與現在『私倒』,或者說『暗倒』招生指標不同,由於是『官倒』,明朝的招生指標交易很透明,實行『全國統一價』。那麼,當時買個大學上上,要花多少錢?

據《明史·食貨志二》上的資料,要想獲得國子監的入學資格,景泰年間(西元1449-1457年)最高的要800石米,低者300石米。成化年間(西元1464-1487年),則穩定在100石米。

上面這價格是有『學籍』的,如果不在乎學籍,只當旁聽生鍍鍍金,或是插班生、肄業生什麼的,可以享受『優惠價』。以明英宗天順五年(西元1461年)的標準為例,每個指標需繳納20匹馬。

景泰年間的贊助費算是最高了,800石米的標準是怎麼定下的?原來這是『買方』主動出的價錢。時山東臨清縣,伍銘等幾個在縣學(類似於今縣重點中學或地方專科學校)讀書的學生想『專升本』(大概這意思吧),提出願意繳納800石米,求進國子監讀書的機會。山東省主管官員將此情況上報朝廷後,獲皇帝特批,於是『米八百石』遂成標準。但是能出或願出800石贊助費的,還是很少的,所以後來不斷往下降,以吸引考生、擴大生源。

二品官員一年俸祿

不夠一個『入學指標』

這樣的入學贊助費,在當時算不算高?看看下面的分析,就會明白。

明朝亂收費除了教育領域,司法方面也很糟糕。據《明史·食貨志二》記載,朱祁鈺的老爸朱瞻基(明宣宗)當皇帝期間,可以花錢贖罪,行情是普通死刑犯免死,需60石米;流放的犯人,需40石米。簡單對比便可看出,明朝時花錢上大學,比『撈人』的成本還要高,以『米百石』的低標準來算,也要高出40石。

進一步分析,明朝時米1石等於120明斤,100石就等於12000明斤。明斤比現代斤要重,大約1比1.18,這樣一換算,明朝100石米便是現代的14160斤。

以當下(2012年2月中旬)普通大米每斤零售價2.50元的行情來算,明朝100石米能賣35400元人民幣;即便以最高贊助費800石米來算,也不過28.32萬元人民幣。

表面上看,明朝『花錢上大學』花的並不多,但古代家長的壓力還是相當大的。當時正常年景下單季稻1畝地產量僅在2石左右,不到300斤,一斤稻谷只能出0.7至0.8斤米;而現在,每畝產量已達1500斤,『雜交水稻之父』袁隆平則創造了畝產1800斤。

依明洪武二十年九月定的工資標準,相當於今省部級高官的二品大員,年俸祿是576至732石米,如果繳800石贊助費,明朝『省委書記』一年的工資也不夠;如果是100石米,便輕鬆了,可買5至7個招生指標。

相當於今縣處級幹部的七品官,年俸祿是84至90石米,如果繳800石的贊助費,明朝『縣委書記』想花錢讓子女成為國子監這所全國重點學府的大學生,要花去10年左右的全部工資收入;即便是100石,也要用掉近一年的工資收入。如果是普通人家子女,面對『米百石』的贊助費,想都別想,能念個私塾認幾個字,已是燒高香了。

如同買官賣官不絕一樣,中國古代歷朝歷代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均賣過入學名額和資格。到了清朝,倒賣『招生指標』則成一種制度,書面語言稱為『捐學』,教育亂收費比明朝還厲害!34BD9FE77A844F80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4e5d8j3v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